序言
Introduction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業和教育已日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span>親子農業“成為農業與親子教育相結合產生的一種新模式,諸如農業嘉年華、親子采摘、農業教育課堂模式等應運而生。家庭教育觀念和方式的轉變、一系列旅游及休閑農業政策的出臺、2.5天等帶薪休假制度的制定、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落實,也令親子游得到了有利的政策支撐和發展的必備條件。網絡科技的快速發展,帶來了便利的同時也將大多數兒童的休閑樂趣被禁錮在室內或者虛擬世界,忽略了大自然帶來的教育。而親子農業的目的是讓孩子在親近自然、體驗農耕的過程中開發興趣、學習知識,讓家長近距離觀察到兒童的興趣所在,給予兒童發展正確的引導。這對于農業產業轉型和兒童教育的開展是一種雙贏的結果。
|
|
正文
Text
一、研究基礎
|
1. 親子農業涵義
親子農業屬于休閑農業的一種,我們可以理解為將親子教育注入到休閑農業當中,通過利用農業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結合農業文傳統化和科技、文化創意,發展休閑、旅游和教育,并具有引導城市家庭體驗鄉村氛圍和田園生活功能的一種現代農業模式。
親子農業主要關注的人群是具有一定經濟消費能力的、關注子女教育的家庭,強調產品的文化創意性、體驗性和啟智性。親子農業融入更多親情和農業元素,為家長和孩子之間創造特殊的、親密接觸的機會。在親子農業旅游推廣和營銷方面,要保證游玩的安全、做到零傷害是親子游的最基本要求,在提供親子產品的同時,還能提供親子游安全知識,由此形成附加值,更易獲得家長認可。親子農業因其呈現出的原生態的環境、非城市化的設施、低成本的盈利模式和高消費的人群,未來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2. 市場條件
(1)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我國農業用地資源豐富,具有悠久的農耕歷史文化,但是長期以來生產方式落后,一直以粗放型農業模式發展,隨著農業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精細化農業”發展理念的引進,農業生產方式有了很大的轉變。但是第一產業在我國所占GDP比重依然不高,農民收入水平偏低,這對擁有6億農民人口的中國來講不容樂觀。
自“科學發展觀”“經濟發展新常態”等一系列社會經濟發展觀念的提出后,政府在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所作的舉措表現出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的決心,其著手點在于由單一產業發展轉向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發展。而《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的若干意見》等政策的提出,強調了農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必要性,親子農業形成一種通過對農業資源的整合,融入文化創意和親子教育的產業模式,既可以滿足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也迎合了親子教育、親子游等市場的火爆性,可謂一舉兩得。
(2)親子游市場的火爆
2016年1-9月份“親子游”關鍵詞的百度指數顯示,6、7月份是親子游關注度的最高峰?!坝H子游攻略”、“親子酒店”、“親子路線”等相關主題詞熱度也在6、7月份不斷攀升。
攜程旅游數據顯示,從親子游出行數量看,截至今年5月中旬,親子游出行人次約為去年同期的1.5倍。隨著出行主力的80、90后逐漸組建家庭,親子游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親子出行比例達到30%—40%,在寒暑假期間親子出行的比例更高,為平日的1.5倍。從親子游目的地選擇來看,一線城市北、上、廣親子產品的市場潛力巨大。
(3)家庭結構和新一代父母消費觀的轉變
隨著80后和90后家長群體的不斷擴大,二胎政策的開放,未來的嬰童經濟規模一定會有巨大增長。有數據表明目前中國現有超過7000萬0-3歲嬰幼兒人口,0-12歲嬰童人數占比達到13%-14%,人口基數占比較大。同時,“421”結構成為中國年輕家庭中主要的家庭結構,嬰童在家庭中受到足夠的重視,并且具有兩代人充沛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嬰幼兒消費也越來越高端化,安全健康及功能訴求都在不斷升級。
數據顯示,去年海外親子游方面,平均花費超過5000元的占比超過50%。雖然去年國內親子游的平均花費總額在5000元以下的占比超過90%,但其中2000元以下的占比從2014年60%下降至2015年的49%,而2000—5000元的總占比從35%提升至2015年的46%。攜程相關負責人認為,這一現象從側面說明,隨著國內游客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親子游產品的品質要求也持續提高,出行花費呈持續上升的趨勢。
(4)國內市場空白
中國的親子教育市場雖處于初期發展階段,但市場潛力很大,親子農園這塊,在國外發展比較成熟,但是國內卻很少,成功的案例寥寥無幾。隨著消費需求的變化,親子游國內市場十分廣闊,親子農業應堅持將傳統文化與創意和科技緊密結合在一起,做到文創與農業的統一,不斷更新理念,親子農業一定能迎來重大發展。
(5)電子科技發展的弊端
電子科技產品的發展對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生理和心智發育都不健全的兒童對電子產品的頻繁接觸則會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一些兒童因為沉迷與網絡、游戲等造成財產、健康危害的報道也屢見不鮮。據相關研究,電子產品的使用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兒童產生影響:
① 言語落后,交流有障礙;
② 缺乏對紙質閱讀興趣,產生文字閱讀障礙;
③ 情緒不穩定,暴力內容使其具有攻擊性;
④ 影響親子,同伴等人際關系;
⑤ 影響孩子身體和心理健康發育;
⑥ 損害視力等。因此,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能夠帶孩子走出室內,享受戶外,享受自然的樂趣。親子農業正是將自然教育與親子結合在一起,融入了文化和親情元素,并伴有知識性和趣味性,在市場上一定會大受歡迎。
3. 政策支持
2014年中國人民銀行出臺的《關于做好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涉農金融機構在為發展包括休閑農業在內的新型農業主體提供“一對一”全面金融服務。這意味著,發展親子農業,金融貸款更加容易,對于想要發展項目但是缺少龐大投資的這一問題便會迎刃而解。
2015年發布的《關于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大力促進休閑農業發展的通知》中明確提出將“明確用地政策”,在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的前提下,對農民就業增收帶動作用大、發展前景好的休閑農業項目用地,各地要將其列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優先安排。這意味著親子農業用地政策將更加靈活,對于發展親子農業來說有了用地保障。
2016年《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的若干意見》,文件指出要充分發揮鄉村各類物質與非物質資源富集的獨特優勢,利用“旅游+”、“生態+”等模式,推進農業、林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并要求能夠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大力改善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公共服務設施條件,并在完善農業補貼制度,完善金融創新等方面給予了重要保障。這對于發展親子農業不論從土地還是資金等各方面提供了重要保障。
4.開發地條件
親子農業的開發需具備特定的條件,合適的區位條件,便利的交通條件,完善的基礎設施,巧妙的結合文化創意設計都能夠最大程度的吸引客流量。
親子農業選址地位于一、二線城市或者旅游目的地城市,這里的人群經濟消費能力比較高,具有強烈的教育支付能力和意愿。
自然資源環境條件較好,有鮮明的項目特色與自主產品開發能力,特別是在開發服務、制定產品時,圍繞“親子”主題,增加個性體驗。
占地面積為50畝起步以上,通常在1000畝以內,擁有可使用或者改造建筑的面積,具備停車場建設的條件;
區位條件要好,周圍道路交通條件便利,這是決定客流量多少的一個重要因素,離近城市或者大居住區,距離在1小時車程內;有業內人士認為,一個合理的親子游產品,在出游半徑方面,應該根據兒童年齡合理定制。3-5歲學齡前兒童,目的地車程不宜超過2小時;6-10歲兒童,目的地車程不宜超過4小時。
基礎設施到位,自身或周邊具備餐飲供給能力以及住宿接待條件,在住宿方面,安排的酒店客房,配置要滿足家長與孩子雙方的需求,尤其是孩子。餐飲方面,應該充分考慮兒童的需求,備有兒童餐或是適合兒童食用的產品。周邊服務配套較好或者內部可滿足基礎服務條件,具有安全保障。
|
二、發展現狀
|
歐美的親子農業園,更像是大自然學園、農業樂園, 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共同休閑娛樂的親子基地。臺灣親子農業的精耕細作、對文化要素的挖掘、對資源優勢的發揮利用,使其成為亞洲親子農業的典范。相比之下,我國大陸地區親子農業起步較晚,產品單一,同質化現象嚴重,歐美和臺灣地區成功的發展經驗,可為我們提供很好的借鑒。
歐美親子農業發展現狀:
歐美親子農業是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進行延伸開發的,具有引導城市家庭體驗鄉村氛圍和田園生活的功能。他們認為,發展親子農業旅游必須真真實實將農業生產經營好,如果將農業生產表演化,那就勢必失去鄉村旅游的原汁原味,削弱鄉村旅游對外來游人的應有魅力。歐美親子農業的發展比較成熟,目前的發展模式主要包括租賃模式——親子開心農場;森林幼兒園模式——自然教育法;融合發展模式——綠色假期;鄉村博物館模式——歷史大課堂;農業創意節慶模式;鄉村休閑娛樂模式。
日本親子農業發展現狀:
日本人多地少,國土可居住面積比例小,城市與農村之間距離很近。在觀光休閑旅游方面,日本84%的游客會選擇本市周邊或是鄰近城市的休閑觀光景點。日本休閑旅游的發展十分重視對當地休閑農地、森林資源、河海資源的有效利用與整合,以及對傳統歷史文化資源的活用,發展形成了不同類型的休閑農業。而日本的親子農業巧妙的將生產、加工、銷售與觀光體驗相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個成熟的循環的商業模式。此外,日本還有通過對生產性農場進行改造升級成為親子農業的農場(琦玉農場)。他們往往通過細致貼心的設置,主題形象鮮明,以及精準獨到的定位和清晰的分區而能打造出深受兒童喜歡的親子農場,贏得不錯的口碑,從而持續盈利。
臺灣親子農業發展現狀:
臺灣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并且富有文化特色。相比世界其他地區,臺灣的親子農業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明確的農業細分主題,比如三星村以蔥文化為主題,走馬瀨農場以蘭花為主題。臺灣親子農業以農為本,在規劃、管理和布局等方面都相當到位,其寓教于農的方式使其廣受歡迎。臺灣親子農業的發展一般包括主題深入型,精細農業與文化體驗結合型,情景消費型,農業生活分享型等。
大陸親子農業發展現狀:
親子農業是一個以農業和文化創意結合、發展為主題,以親子教育為發展目標的‘寓教于農’的理想場所,是一個新型多功能的經濟業態。隨著中國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沒有體驗過農村的孩子特別多,親子農業還處于起步階段。在國外, 一個家庭帶著孩子參加各種親子農業互動活動。而在我國大陸,大部分孩子的周末和假期在作業、習題訓練、特長班中度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指數令人堪憂。親子農業作為孩子們成長的大自然課堂,發展空間很大,但仍處于初級階段,在產品開發、經營管理等方面存在較多問題,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產業競爭力,與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也不相適應。
現階段中國親子農業的發展存在的問題:
(1)忽視對兒童的個性化設計。如植物高度、圍欄設計、采摘觀賞等方面沒有充分考慮到孩子的個體需求,從而導致設計出孩子不喜歡的設施,讓孩子失去趣味性。
(2)標識設計,解說牌等,沒有足夠的讓孩子了解到應該學習到的知識點,缺乏趣味性。
(3)DIY課程,通常是采用一對多的傳輸指導方式,使家長和孩子之間缺乏緊密和特別的的互動效果,造成不太好的體驗。
(4)城市化的設施和玩具比較多,忽視了親子農業回歸自然的本質,一些設施建設粗糙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問題,和文化、創意結合不緊密。
(5)項目華而不實,走馬觀花,未能將文化創意融入到農業生產當中,缺乏知識性。無法做到真正的農業和親子教育結合在一起,不能增加對客戶的“粘稠性”。
|
三、開發意義
|
1.改變自然教育匱乏的困境 
在中國,很多家長要求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學習各種技能,絲毫不會考慮孩子的興趣所在,為的是在今后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占得先機。但他們卻忽略了孩子活潑好動的天性,忽略了人類離不開大自然的天性。因此,常常適得其反,使孩子對學習產生厭煩。而“親子農業”恰恰可以讓孩子享受自然樂趣的同時接受知識的灌輸。除此之外,自然教育還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對孩子的身心發育產生積極影響:
(1)增加孩子的肢體活動-精神運動學的再次推進。通過農業活動的參與,可以很好的對身體進行鍛煉,有利于兒童的成長發育。
(2)身體知覺喚醒自我意識,通過在親子農業的實踐體驗過程,可以讓兒童很好的觀察自己,鍛煉自己的平衡和協調性。通常平衡力比較好的兒童情緒比較穩定,并且充滿安全感。
(3)促進感官發展。在進行農事體驗、休閑娛樂過程中,兒童的知覺、聽覺和嗅覺都會受到刺激,進而完成感官上的良好發育。
(4)通過親身的自然體驗,觀察昆蟲小動物的取食情況,了解到生物鏈的存在,明白四季的交替輪換,進而理解成長的規律,這對于個體價值觀的構建和形成有重要幫助。
2. 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
快節奏的城市生活,父母往往因為繁忙的工作導致與孩子之間的缺乏溝通,長此以往造成親子關系之間的生疏。親子農業融入了親情元素,通過一些親子體驗活動的安排,讓親子之間有特別的、親密的接觸,情感上獲得滿足,這對于構建和諧美滿的家庭有重要幫助,通過親子活動在知識、趣味上都有所收獲,這樣的親子農業對于現代都市家庭一定十分具有吸引力。
|
四、開發策略
|
親子農業的開發以農業區自然條件和文化資源為依托,將農業元素融入游樂設施和親子活動當中,通過市場細分、精準定位、科學管理等手段,以家庭親子教育為目的所開發的一種休閑農業產品類型。通過一些國內外親自農業比較成功的案例分析和借鑒,總結出以下幾種開發模式和運營模式:
1. 親子游賞型
接近自然生態環境的田園可以幫助孩子們認知自我、感知世界,幫助孩子構筑自己的價值觀和自然觀,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未知的欲望,是孩子們釋放天性的絕佳環境,而經過精心設計的但有一定特色的游賞型產品非常有利于孩子們系統地認知事物。例如主題農樂園、親子度假營地等均屬于親子游賞模式類型,可以讓孩子最大程度的釋放天性。
2. 親子互動型
當下,“體驗經濟”理念深入到各個行業,親子游中家長和孩子僅僅只是觀賞,充當“看客”是無法滿足大多數家庭的需求和意愿,更會降低農場的吸引力。而通過互動、共同體驗,不僅可以使家長和孩子在游玩過程中感到充滿樂趣,而且還可以通過家長對孩子的陪伴融入到親情元素。因此設計時應多考慮家長和孩子的體驗和互動協作。例如親子社交圈、親子創意集市等就屬于通過依托特色產品,增加家長的參與度與親子間互動性粘稠度的親子互動型模式。
3. 親子教育科普型
我國具有歷史悠久的農耕文化,具體到地方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農業風情,在進行親子農業開發過程中應該體現出農業文化特色,展示出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農業文化歷史,將農業文化注入到休閑娛樂活動當中,形成一種“寓教于農”的充滿樂趣又不乏啟智性的模式。
親子游產品時間上寬松且寓教于樂,以能夠啟發孩子的智慧為佳,設計考慮時既能夠利用和發揮孩子現有的能力,又能夠引導和發展他們新的能力。例如森林幼兒園等就是通過不斷將教育和成長素材融入親子項目中,通過多樣的自然課程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
|
五、運營模式
|
1. 親子農業連鎖模式
親子農業連鎖模式,是立足于自身發展,通過自身發展的不斷摸索、整合,規模得到擴大,品牌得到市場的認可,而發展起來的一種將農業產業化和親子游相結合,進而在全國各地建立連鎖基地形成的連鎖經營模式。
2. “親子農業”獨立發展模式
與連鎖模式相對應的,就是農場依托自己的資源配置進行策劃建設,單個親子農業的開發必須在科學合理的規劃基礎上,將創意設計融入到農場開發當中,總體來講有以下幾種類型:
生產基地型:立足農產品生產,為都市中高端家庭提供安全健康農產品的同時,開展各種親子活動和生態農業科普教育活動。
設施園藝型:以室內為基地,運用科技靜心培育農藝與園藝作物,吸引親子家庭參觀。
農業景觀型:利用獨一無二的景觀特點,融入地方特色和農耕文化,開展軟性休閑活動。
農業體驗型:將農耕文化與農趣文化結合并進行深度包裝,提高家庭參與度。
主題創意型:主題樂園。
3. 輕資產運營模式
親子農業的創辦,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很多農莊主建設自家農莊的時候往往由于資金鏈的短缺導致項目無法進行。因此,一種“輕資產運營”模式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使農場主不再受資金問題煩惱。通過這種經營運行,可以規避項目前期的危險,并為自己摸索經驗和建立核心骨干團隊提供緩沖時間。在整個運營過程周種創新研發是關鍵,必須要不停的自我否定和自我肯定,精心管理,以技術和品牌來打造自己的特色親子農業。
小結
不論選擇何種運營模式,一定會經歷開發、營銷和管理這三個階段。對于資源的整合、空間的布局,景觀設計要科學規劃,立足于本體資源和全局,借助營銷手段進行造勢宣傳,挖掘自身特色和文化創意,從細節上入手,對親子農業品牌做深層次包裝。從運營管理層面來說,營銷、業務管理、職能監督和后勤保障4個方面,有計劃有安排的進行開展,要重視服務體系的建設,完善配套設施,這是國內親子農業目前所欠缺的,也是最有改進潛力的地方。
|
創景文旅通過不斷的進行親子農業專題性研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我們不會放棄任何一個領域對研究的渴望,持續更新,敬請期待...
聲明:以上內容為創景原創研究成果,未經創景文旅允許不得剽竊、轉載。違者必究。